2016年9月3日,在巨鹿路的一栋老房子底楼,陆元敏的个展开幕了。陆元敏是谁?如果你问我,我会告诉你,是一个有点内向,温情的海派爷叔;如果你问搜索引擎,那么你将会看到一长串的摄影家头衔。而陆老师本人说,我只是个拍照的。
于是,在一个夏末的午后,展厅里人头攒动。
来的人有两种,微露白发的中年人和踌躇满志的青年人。无论如何,陆老师的展把人们召集到了一起,开始了一场对于上海80,90年代的集体怀旧。整个展大致由三个主题组成,主要选择了《上海人》 ,《苏州河》,《胶片时代的上海》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。透过那些有些模糊晃动,极具颗粒质感的影像,你仿佛置身于过去的时光中。那些从前的人物,逝去的建筑,透过看得到空气中尘埃的阳光,渐渐地在眼前又变得鲜活起来。
从前上海人的生活离不开弄堂,嘈杂喧闹,却也颇具有人情味。
苏州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,来往的船只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生活的一部分。
陆老师很少会拍大上海那种宏伟的图像。在他的照片里,你能够发现“宏大叙事的垮台”。他总是着手于一个典型的小环境中,透过那一扇门,一扇窗,或者是一条狭小的弄堂,一条拥挤的小马路,非常机敏地捕捉着司空见惯的生活那些不一样的画面。一维是线,二维是面,三维是空间,零维是点。在陆老师所构造的点线面的影像世界中,凝固了这座城市近三十年的市井生活,那些影像观来却没有一丝对于发展和未来的不安,相反却让人觉得真诚而又质朴,就像他本人一样对你娓娓道来往日旧时光的生活点滴。
对于陆老师的作品,最好的解读方式,便是观看,再观看。并不用太多的语言来描述,照片本身,就是一个个静止的故事。
于我个人而言,陆老师的作品更多打动人的,不是巧妙的构图,而是画面语言所透露出的那些情怀。 谈到摄影技术,陆老师自己也说,“我并不是一个技术非常高超的摄影师,也不见得有多么巧妙的构图。” 然而正是这种非常独特的影像,在八年前深深吸引了我。八年前的偶然得到的一期人与自然,花了五个版面去刊登陆老师的作品和访谈,给予当时的我非常大的视觉冲击力。非常感谢机缘巧合得到的这本刊物,没有它应该也不会有现在握着相机走在街头的我了。
我个人非常喜欢的,也是非常陆元敏的一张作品。一只企图与尘世拉开距离的猫。
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相机也随之日新月异,我想作为一个摄影师,没有人能够绕开器材这个话题的。从前他总是用着乐凯100的黑白卷和一台海鸥单反拍照,后来渐渐地胶卷停产,在朋友的劝导下,他也从胶片渐渐地适应了数码。这是他最近用的机器,O记的某台小微单。当我说要拍张特写的时候,他还笑着开玩笑说哎呀这机器是他们拿给我做广告的。在之前的一次聊天中,我曾问过陆老师,为什么只用乐凯100,是因为有多好么?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,其实是因为便宜,也买不起更好的卷....... 看着我手里拿着的相机,当时我真的惭愧极了.......
然而陆老师却和我说,其实并没有必要拍出好照片。“我也曾一直迷惑,怎样才能拍出好照片来?后来,觉得没必要拍出好照片,就一下子轻松了。摄影对于我而言,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,如果不快乐,那就不拍了。”所以,无论你握着单反双反旁轴,徕卡索尼还是海鸥,我只想说,享受拍照的每个瞬间吧。
本文原创内容及照片版权归本人所有,转载请联系并标注出处,盗图盗文必究。